康网 Tag标签 [粒细胞]如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

  • 绿色瘤也称原粒细胞瘤或粒细胞肉瘤,是白血病细胞聚集而形成的局部包块。由于此类细胞内含丰富的过氧化酶,致瘤块切面呈现绿色而得名。绿色瘤常见于小儿及青年急粒患者,男多于妇女。一般多侵袭骨膜、硬脑膜及韧带组织,最常见于眼眶,可引起不对称的突眼。其次也见于颞骨、鼻旁…

  • 1.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大致正常。

  • 白血病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白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他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围血液中。诊断要点包括:

  • 3.慢性白细胞减少患者,长期随访若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对白细胞数较低而有症状者可选用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药物中的1-2种。

  • IFNα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甲状腺疾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泻、皮疹、脱发和注射部位无菌性炎症等。

  • 1、低增生性白血病: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次方)/L时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O.5×10(9次方)/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本病的病因有原因不明和继发性两种,后者主要由某些药物、理化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

  • 1.血常规发作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 患了白细胞减少症,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又叫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血液中性白(粒)细胞数降低,常使病人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 粒细胞在骨髓中生长,来自粒-单细胞祖细胞(CFU-GM)。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属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细胞不再分裂,发育成熟至分叶核后,积存于骨髓贮备池,等待释放。

  • 人粒系生长因子GM-CSF和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活性。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可用于预防强烈化疗…

  • 白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最常见为慢性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可无症状,或有轻微乏力,头昏,下肢酸软,食欲减退和发热等症状。病程可长达10余年,预后良好。继发性者,症状与体征随原发病而异,可有反复感冒、口腔炎,中耳炎,肺炎及泌尿性感染、皮肤感染。

  • 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IFNa,或在注射干扰素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以减轻流感样症状(III)。随疗程进展,此类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 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按我国修订标准分为M2a和M2b两种亚型。

  • 碳酸锂可增加粒细胞的生成,但对慢性骨髓功能衰竭者无效。成人剂量300mg,一日三次口服,见效后减量为200mg一日二次维持2~4周。副作用可有震颤、胃部不适、腹泻、瘙痒、水肿等,停药即可消失。肾脏病者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对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效。长期随访血象稳…

  • ①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原性细胞〉30%,骨髓活检增生低下。

  • 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或白细胞减少症。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粒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或绝对值1.5×109/L),故亦称粒细胞减少症。若绝对值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计数2.

  •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细胞(I+Ⅱ型)≥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 慢粒由于个体差异、加之治疗方法不同,使就诊后生存期长短悬殊很大,一般21~45.5个月,长期存活7~20年以上病例仅为少数。多因急变而病情加剧恶化,约75%~85%的慢粒在1~5年内由稳定期转入急变期,慢粒一旦急变,预后不良,半数以上病例在3~6个月内死亡,仅极个别病例能超过1…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大都在正常范围内,如合并有较长期而严重的肺气肿或肺原性心脏病者,则二者均可增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一般均正常,如有感染时则相应增高,嗜酸粒细胞一般在6%以上,可高至30%。

  • 白细胞具有吞噬能力,能消灭外来的病原菌,保卫身体的健康,所以人们将它誉为身体的卫士。正常人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为4000~10000/立方毫米,其中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如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60~75%。在身体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

  • 慢粒的病因迄今仍未完全明了,是物理、化学、遗传等多因素性疾患。

  • 高质量的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叶指数(…

  • 血液中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一旦身体某个地方有细菌感染,白细胞就会走出血管,进入感染区,将细胞包围和杀灭。如果白细胞少了,人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也就下降了,就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是咽喉疼痛和发热。

  •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