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医学健康 > 疾病知识 > 浏览文章

镰状细胞性贫血

作者:苏苏 来源: 康网 时间: 2023-08-07 阅读:

镰状细胞性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是1949年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第一个分子病,由此开创了疾病分子生物学。其分子病理是β基因发生单一碱基突变,正常β基因第6个密码子为GAG,编译谷氨酸,突变后变为GTG,编译缬氨酸,这种单个氨基酸的替代即形成HbS。在临床上,血红蛋白S病有3种主要形式:①纯合子状态,即镰状细胞贫血;②杂合子状态,即镰状细胞性状;③血红蛋白S与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的双杂合子状态,包括血红蛋白S-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C病血红蛋白D病等。

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见于非洲黑人,杂合子状态者占非洲黑人的20%,美国黑人群的8%,此外也见于中东希腊土籍印第安人及与上述民族长期通婚的人群。杂合子之间通婚,其1/4子女为纯合子导致镰状细胞贫血。

本病预后不佳且缺乏有效疗法,故应注重预防,提倡优生,进行婚前和产前检查。目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寡核苷酸探针(ASO)方法,或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在妊娠早期即可作产前诊断,防止纯合子患儿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