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医学健康 > 疾病知识 > 浏览文章

中医如何治疗溶血性贫血?

作者:苏苏 来源: 康网 时间: 2023-06-07 阅读:

中医如何治疗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急性溶血临床可见寒战、高热、腰背肢体酸痛、面色苍白、黄疸,严重者可出现微循环障碍,少尿或无尿;慢性溶贫患者可有轻度或隐性黄疸,肝脾常肿大,并伴淋巴结肿大。急性溶血多因湿热内蕴,或热扰营血,湿热毒邪相搏结,交蒸于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热毒内蕴化火,浸入血分,耗伤营血,导致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多属血虚阴黄,素体亏虚,复感湿热外邪,伤及脾肾,水湿不化,郁而化热,湿热搏结于中焦,伤及脾肾,气血生化障碍而发本病。

辨证施治具体分型如下:1)湿热内蕴型,2)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型;3)脾肾阳虚型。4)脾虚血败,湿浊内阻之虚实夹杂型。

治疗重在脾肾、气血,兼顾湿热,采用健脾补肾、益精生血中药,辅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凉血方药,急性期重在驱邪,清利湿热;慢性期补虚为主,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生化之源;虚实夹杂者宜驱邪与补虚并施。

常用方药选用四君子汤、四物汤、二至丸、茵陈蒿汤、犀角地黄汤等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