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网 Tag标签 [抗原]如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Bassen-Komzweig综合征:又称无β-脂蛋白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床表现为棘红细胞增多、β脂蛋白缺乏、脂肪吸收,良共济失调视网膜病变可伴肌萎缩、性腺萎缩、弓形足等。

  • 急性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

  • 1.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定期到医院随访检查。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发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在检查中,同时发现有e抗原阳性,则表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进一步检查治疗。

  • 乙肝/小三阳/是否需要治疗,首先要明确/小三阳/的含义。所谓/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实际上是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肝炎。

  • 红斑狼疮病因

    2024-03-27

    1.遗传因素文献报道有同胞姐妹得病,在同家族中可有无症状患者,或患其他结缔组织病、高丙球蛋白血症者。亲属中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较高。组织相容性抗原如HLA-A1B、DR3、HLA-DR2、C4a与本病相关,而且抗ROSA抗体与DR3阳性的新生儿狼疮密切相关,这些均提示本病存在遗传倾向。

  • 肝炎抗体

    2024-03-24

    目前已知有5种病毒性肝炎,要区别它们,必须检测出是哪一种病毒。每一种肝炎病毒都有各自不同的"抗原"和"抗体",反映出病毒感染的状况,这些"抗原"和"抗体",我们把它称为肝炎病毒"标志"。

  •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人假如正在患肝炎,当然不能结婚,应等到病情达到"基本治愈"后再结婚,也就是说急性肝炎达出院标准后稳定6个月以上,慢性肝炎达好转标准后稳定1年以上才能结婚。已确诊为肝炎肝硬化的病人,原则上不应结婚,勉强结婚对双方及下一代均为不利。

  • [英文名称]HepatitisBCoreAntigen,HBcAg。

  • 丁肝的主要传染源,无疑是丁肝的慢性患者和丁肝病毒携带者。我们已经知道,丁肝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乙肝病毒的辅助,只有当乙肝病毒复制产生的乙肝表面抗原装配在丁肝抗原和丁肝病毒核糖核酸的外部,方能组成完整的丁肝病毒颗粒,这一过程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细胞内进行。因此,…

  • 医务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免疫因素与胃炎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以萎缩性胃炎关系最为重要。

  • 若患有乙型肝炎,应该先到医院检查E-抗原和E-抗体。如果E-抗体阳性,就说明传染性很小,基本上可以生育了。如果E-抗原阳性或E-抗原和E-抗体都是阴性,那就需要在分娩后马上给宝宝注射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以后还要定期注射,直至生后6个月。90%左右的婴儿在出生前不会被感染…

  • 检查的意义是为了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依据,了解肝细胞是否受到损坏及其严重程度。

  • 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径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0℃60分钟。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

  • 针对抗原的治疗在国外进行的临床药物试验有口服的牛的MBP成分、APL、可溶性HLA-DR2与MBP非共价结合物。主要目的用于抑制T细胞反应的T细胞疫苗和T细胞受体疫苗虽然已用于临床,但疗效不如乙酸。

  • 1.遗传因素文献报道有同胞姐妹得病,在同家族中可有无症状患者,或患其他结缔组织病、高丙球蛋白血症者。亲属中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也较高。组织相容性抗原如HLA-A1B、DR3、HLA-DR2、C4a与本病相关,而且抗ROA抗体与DR3阳性的新生儿狼疮密切相关,这些均提示本病存在遗传倾向。

  • 1.表面抗原与表面抗体(抗-HBs)成人暴露于HBV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首先出现了HBsAg。在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中可持续存在多年。

  • 所谓澳抗,就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963年,Blumbe氏在一名因患血友病而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特殊抗体。该抗体只能和当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血清起反应,因而推断这些澳大利亚土著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原物质,当时便把这种抗原物质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

  • 肝炎的病因很多,但日常为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因此人们习惯将病毒性肝炎简称为肝炎。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有四种: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一些外来抗原和内源性抗原作用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使B淋巴细胞高度活跃增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从而损害肾脏,发生狼疮性肾炎。作为内源性抗原的DNA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并与…

  • 关于乙型肝炎的垂直传播,以往注意力偏重于母婴传播;事实上,父婴传播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途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当父亲为乙肝"大三阳"患者时(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均阳性),其子代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可达85%以上,即使其父为"小三阳"(表面抗原,e抗体,…

  • (1)免疫电子显微镜:用患者恢复期血清作抗体,检测急性期患者的粪便及胆汁中病毒抗原;或用已知病毒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 狼疮性肾炎发病机理目前尚无肯定的、可重复验证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结果一致的结论。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一些外来抗原(如逆病毒)和内源性抗原(如DNA、免疫还需蛋白、淋巴细胞表面抗原)作用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的患者,使B淋巴细胞高度活跃增殖,产生大量自体抗体,并与相应抗原结合…

  • 1.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五项指标)检查时,出现"大三阳"的情况,即表面抗原(符号是HBsAg)、e抗原(符号是HBeAg)和核心抗体(符号是抗-HBC)同时阳性。这是乙肝病毒经典的组合模式。其中,e抗原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这种情况出现,表示体内有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强。

  • 对于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的所谓"小三阳"患者,应区别情况具体对待。如果经过一次肝炎发作或经正规抗病毒治疗,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或是"小二阳",有时甚至于转为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常意味着疾病康复;但如果血清中病毒基因仍高,肝功能异常,常说明病毒变异。…

  • "大三阳"指的是"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和"e抗原"同时阳性。

  • CDA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良性、正色素性难治性单纯贫血伴持续或间断性黄疸;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系明显增生,且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粒系巨核系细胞正常;可有地中海贫血样红细胞珠蛋白肽链的异常HEMPAS抗原和i抗原的变化;可有阳性家族史。

  • (1)要求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者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不再疲乏、食欲正常、没有恶心和腹胀、肝区不适消失、小便颜色正常、脸色正常、肝掌及蜘蛛痣消失等。

  • 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开展的乙型肝炎血清检测项目有以下几种:①乙肝三系(又称乙肝五项、乙肝二对半);②前S2抗原/抗体;③HBVDNA;④DNA-P。现对以上检测指标介绍如下:

  • 1、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是慢性肝病中第一个被测出的自身抗体,与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目前将抗核抗体和/或抗平滑肌抗体作为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标志性抗体,但约有20%~30%的I型患者上述抗体阴性。抗核抗体有多种,包括抗核仁、核浆内蛋白及核膜型等等。

  • 许多患者认为只有大小三阳全部转阴才是乙肝治疗的唯一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不正确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疗的实际情况。比较客观科学的疗效判定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