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医学健康 > 疾病知识 > 浏览文章

大约2/3的老人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

作者:小康 来源: 康网 时间: 2024-02-24 阅读:

下面为您介绍大约2/3的老人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文章:

大约2/3的老人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

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2/3的人存在着慢性脑供血不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急性脑供血不足(脑梗塞),都很重视,而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却重视不够。殊不知,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捅向老年人的/软刀子/,由此酿成的悲剧屡见不鲜。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重量不到体重的3%,但对血液的需要量却超过了全身的15%。脑血管的分布就像茂密的树木一样,分枝数目多,且愈分愈细。脑组织依靠血液供应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老年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且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只要供血系统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能力也立即减少。大脑只要缺血10余秒钟,就会引起脑功能的变化。如果脑的局部血流在较短时期内完全阻断,就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急性脑梗塞;如果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逐步减少,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这都表明老年人存在着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的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脑供血机制十分复杂,从解剖角度看,营养脑组织的两大动脉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系统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大脑3/4的血液来自颈动脉,而椎基底动脉主要营养内耳、脑桥、中脑、间脑、小脑、枕叶皮层及颞叶等部分。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颅外血管狭窄造成的。除血管因素外,血液流动的速度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证明,脑血流量和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血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减少脑血流量。以收缩压为标准,随着血压的升高,脑血流量增加,但当血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时,反而使脑供血量降低。血液成分的变化也对脑供血有一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太高,它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血管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梗塞。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脑供血不足是可逆的,只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就可避免或延缓中风的发作。老年人一旦出现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时,不要认为这些症状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而是要尽快就医,找出病因,并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否则,一旦病情恶化,将追悔莫及。

感谢您的阅读,您可以将本文大约2/3的老人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分享给您的朋友.